售后24小时电话支持:
800-830-9221
/
400-700-9221
菜单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售后服务-故障处理
胰岛素泵常见的堵管原因及处理

胰岛素泵在使用输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泵屏幕上显示”错误?”或”请检测?”“堵塞”并报警时怎么办?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气泡问题

排气不细致,导管内有明显肉眼可见的气泡,因气泡表面张力较大,在管路内流通到针头和连接处时,这些管路内径变细的地方,就无法通过,从而导致堵管;或者因天气炎热跟随身体运动使导管内产生气泡。

 

解决方法:在装药和导管使用过程中确保充分地排气。

①拔出针头后进行“输注餐前大剂量 ”的操作,如果发现导管里面有气泡就将气泡排出导管,此时针头会有药水滴出,排完空气后更换部位扎入针头(或打开排气图标,重新进行排气) ;

②如果是没有发现导管里面有气泡,针头也有药水滴出,则可能是扎针部位吸收不好,此时需要重新更换部位再扎针。如果是胰岛素结晶堵塞,则没有药水从针头滴出,此时则需要重新更换导管。

 

 

2.耗材重复使用

有的糖友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对管路、针头或储药器进行重复使用,这可能会导致管路密封性降低,接口处连接不紧密,从而增加堵管风险。密闭性降低可能导致二氧化碳进入管路内,引起胰岛素溶液的PH值降低,也就是胰岛素结晶。

 

解决方法:建议3天左右更换一次导管耗材,应避免重复使用。

 

 

3.针头处有回血凝固堵塞导管

皮下脂肪虽然很少有血管,偶尔扎针也会碰到。胰岛素泵的基础率每4分钟左右输注一次,在这个输注间隙时间中,胰岛素泵管路内是没有马达推送压力的,如果针头位置靠近血管,可能会有血液回流到管路中,形成血痂导致堵管。

 

解决方法:拔出有回血的导管,重新更换注射部位,同时注意检查是否有血液回流现象出现。

 

 

4.输注部位吸收不良导致堵塞

长时间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导致皮下组织形成硬结,造成脂肪细胞溶解,变成流动的脂肪油样液体,从而在针头处结块,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输注。

 

解决方法:定期轮换扎针部位,避免长时间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每次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部位,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瘀斑、感染等部位。若发现皮肤硬结,请确认出现硬结的部位及大小,及时地进行处理,避开硬结处进行注射。

 

 

5.胰岛素结晶

每日总量较少或频繁暂停泵,使胰岛素在管路中结晶,导致堵管。因针头长时间没有马达压力推送,针头处的胰岛素同组织液混合氧化,会使胰岛素产生结晶。

 

解决方法:选择稳定性高的胰岛素制剂,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减少结晶的风险,并定期检查及更换导管。

 

 

6.胰岛素泵操作不当

操作不当如未正确连接管路或快速分离器导管,可能导致管路阻塞。

 

解决方法:正确操作胰岛素泵和管路连接,确保正确连接,可以避免堵管。

 

 

7.胰岛素泵耗材问题

使用过期或质量不佳的耗材可能导致堵管。

 

解决方法:使用正规、原装的适配耗材,定期检查和更换耗材。

 

 

8.胰岛素储存环境

若温度太低或温差较大会产生结晶导致堵管。温度在低于0℃的条件下,胰岛素的活性会遭到破坏;而温度一旦超过30℃,胰岛素的活性就会降低。

 

解决方法:胰岛素泵通常使用速效和短效胰岛素,储存胰岛素时应注意防冷冻、防高温、防剧烈震荡。未开封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的2~8℃冷藏室中,尽量不要贴近冰箱内壁存放,最佳位置应放在冰箱门架上。

 

 

9.扎针操作不当

错误的操作手法会导致位置偏差,针头曲折甚至折断,导致堵管。

 

解决方法:规范操作管路,捏起皮肤对准已消毒的待扎针部位,90°垂直扎入,使针头完全扎入皮下,然后抚平胶布固定管路。

 

 

10.药量不足

当药量低于用户设置的低药量时,可能也会提示“请检测或堵管”。

 

解决方法:及时检查储药量。若药量不足,及时更换储药器并充足胰岛素剂量。

 

注意事项

1.当您的胰岛素泵出现上述报警情况后请及时按以上解决方法处理,切勿长时间将泵置于持续报警状态或仅按S键暂时取消报警。

 

2.如果遇到堵管情况,正确的方法是先检查胰岛素泵和管路,并立即更换全新导管耗材,复位后要彻底排气,充盈导管。定期更换扎针部位,做好消毒处理,不重复使用导管耗材。注意管路的规范操作和胰岛素保存方法。并咨询售后老师,在无法立即解决堵管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笔进行临时注射,以维持血糖控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