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变中某些皮肤病变常提示可能潜伏着糖尿病。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为病变范围广,种类多,损害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发生于糖尿病的各个时期。皮损通常呈红色面孔、皮肤疱疹、颈部毛囊炎、难忍的瘙痒、感觉异常、出汗反常、足部坏疽、黄色瘤等。皮肤损害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这种皮肤改变可因糖尿病的不良控制而加重。
那么大家对糖尿病性皮肤病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呢?
皮肤瘙痒:在糖尿病病人中瘙痒十分常见,可为全身广泛性瘙痒,也可为局限性瘙痒。这种瘙痒通常会发生在手和脚的部位,其次外阴部会受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响。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细胞因子在体内循环,而细胞因子是一种会导致皮肤瘙痒的炎症物质,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刺激或破坏神经末梢,从而导致皮肤出现更频繁的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虽抓挠皮肤可缓解止痒的快感,但会引起皮肤破溃导致其他感染问题,所以尽量避免用手抓挠皮肤,可采用天然疗法去止痒或者涂抹止痒药膏,若没有改善瘙痒情况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皮肤变黑:是早期的糖尿病皮肤症状,它会破坏血管和影响血液循环,使皮肤胶原蛋白的结构改变而导致皮肤变黑。其最容易导致“黑棘皮症”,它是糖尿病所导致的皮肤病变,会影响任何皮肤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在皮肤褶皱处,如肘部、腋下、脖子后方等。这些都是最容易受累的皮肤部位,会导致肤色明显变黑。该病通常会发生在肥胖人群,会导致皮肤变黑和出现边界不清的纹路,看起来有点像皮肤有一层厚厚的污垢。若在早期发现皮肤变黑的症状,可以通过减肥和控制血糖,加上同时配合医生的医嘱去改善。
皮肤感染:因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容易并发细菌、真菌、病毒感染,从而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其中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主要由念珠菌和皮肤癣菌感染所致,念珠菌容易感染的部位为外阴生殖器、腹股沟、口腔、甲沟、第3、4指(趾)缝;皮肤癣菌容易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腹股沟、手足、头部等部位。细菌感染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头部乳头状皮炎等,感染范围广泛且炎症明显,并常出现坏疽。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带状疱疹,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水疱较大,周围红肿较明显并易向全身播散。如果经常会有皮肤感染的症状,除了要控制血糖,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保持皮肤的清洁,以及避免穿不透气的衣物或鞋子来降低皮肤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性皮疹:又称胫前色素斑,为糖尿病的特征性皮损,多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早期常发生于双侧胫前部位,呈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泡或紫癜,以后逐渐形成褐色萎缩斑,大小数目不等,累积双侧,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不对称。发展缓慢,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最后局部皮肤出现萎缩或色素沉着,患者无自觉症状。病变经1~2年可自愈,愈后表皮萎缩,遗留色素沉着,但新的皮损可陆续发生。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糖尿病病人少见但有特征性的皮肤病变,发病前无诱因,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一般发生于患者四肢肢端的皮肤。该水疱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不等,疱壁紧张,菲薄而透明,疱内是澄清的液体,周围无炎症性红晕,类似烫伤的水疱,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约2周后水疱或大疱便可干燥结痂自愈,愈后不留疤痕。有的消退后局部会出现萎缩或遗留色素沉着。
糖尿病性黄色瘤:该病好发于患者的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也可见于躯干、四肢、臀部等。如在患者的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样凸起,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摸起来比周围皮肤略硬,丘疹的直径约5毫米左右,周围有红晕且伴瘙痒感,通常皮肤凸起会在数周后消失。该病多发生在年轻的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常同时伴有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医生会以控制血脂水平治疗此疾病,可能还需服用降脂药物以控制血液中不同类型的脂肪水平。
糖尿病坏疽:该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该病患者若伴有大动脉闭塞和足趾溃疡,这种足趾溃疡为干性坏疽;若患者无动脉闭塞,则其足缘、足底、足背等处的溃疡,则为湿性坏疽。该病多由于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所导致。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知觉神经障碍以及痛觉或温觉神经麻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烫伤和外伤,以免引发坏疽。
如何预防糖尿病性皮肤病的发生呢?
1、严格控制血糖。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关键是控制血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使血糖达标(空腹血血糖<6.1mmol/L,餐后2h<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2、合理饮食及适量运动。均衡摄入营养,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规律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
3、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受到污染和潮湿,减少感染的机会。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浴用品,注意水温合适,毛巾宜柔软,不宜用力擦脸或者搓脸,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脚后应保持足部的干燥,特别是趾缝之间。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皮肤检查,特别是足部,以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避免皮肤受到机械性损伤,如穿宽松的鞋子和衣物,避免紧身或粗糙的材料。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紫外线可导致皮肤损伤,出门时应使用防晒霜,穿长袖衣物,戴帽子。
5、及时治疗。一旦皮肤出现任何异常,如红斑、疹子、感染等糖尿病性皮肤病变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6、教育和自我管理。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严禁吸烟、饮酒,不饮或少饮咖啡、浓茶。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腌制品等也应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