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24小时电话支持:
800-830-9221
/
400-700-9221
菜单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课堂-I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在校管理需注重哪些呢?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T1DM发病率逐年增多。据研究结果显示,预计每年将新增数千名14岁以下T1DM 患者,这些患者起病半年内发生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比例分别高达92.9%和51.4%,已经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不具有传染性,虽然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合理 饮食运动等综合管理手段,糖尿病患者可以像健康学生一样学习生活又由于部分教育体系、医疗资源、患者及家属对T1DM的掌握情况和在校管理相对缺乏,一方面,T1DM患者由于生长发育、体育运动等原因,加剧血糖波动,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另一方面, 血糖波动、过高或过低的血糖又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学习能力、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患者在校学习。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指出,需“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完善儿童健康服务网络,统筹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强对辖区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型糖尿病学组和相关编写委员会特邀长期从事T1DM 诊疗及研究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编写《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在校管理手册》,来帮助T1DM患者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并平稳度过校园时光。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管理目标

1.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

2.实现良好的代谢控制

3.保持胰岛素、食物和运动之间的平衡

4.促进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T1DM患者在校管理

1.物品准备:

建议家长在学年开始时就准备好应急包,以备不时之需。应急包内建议包含如 下物资:

①血糖仪和血糖试纸;

②血酮试纸或尿酮试纸;

③胰岛素:未开封时可储存在4℃冰箱,若没有冰箱可将其放置在阴凉处储存。胰岛素包装上注明带到学校的日期和实际开封的日期,并留意有效期;

④胰岛素注射器/胰岛素笔及胰岛素泵相关耗材;

⑤酒精棉片或碘伏、棉签;

⑥纠正低血糖的食物如葡萄糖片、糖果、蜂蜜、饼干等;

⑦糖尿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目标等内容;

⑧日记本:记录血糖值、胰岛素剂量及进食运动情况。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应急包,对于已过期或失效的物资及时更换。应急包同样适用于患者出游、隔离等特殊情况。

 

心理健康

注意及时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状况,与患者建立基于同理心的合作关系。

家庭和学校是防控T1DM 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坚强后盾。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在校情况,情感上多给予关爱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此外,可利用新的糖尿病管理技术(如胰岛素泵、CGM 等)来改善血糖控制,减少疾病负担。

 

紧急处理支持

向学校提供紧急情况的相关处理及应对措施,注意观察患者有任何不适时,都建议监测血糖。如果患者血糖3.9 mmol/L,  尽快让患者进食能够快速吸收的含糖食物,如一勺蜂蜜、几颗糖果等如血糖13.9 mmol/L, 建议监测血酮或尿酮, 如果酮体阳性或强阳性,建议尽快联系医生,等候期间多饮水。

 

其他支持:

向学校提供多个紧急联系人和电话号码,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学校在有事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应负责提供患者所需的所有设备、用品、零食和应急物品,并且和学校建立联系,以便在物资不足时及时补充。另外,家长应尽早让患者学习独立管理,这样可以让家校融合变得更加容易。学校应该尽可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校园中营造和平友善的氛围,培养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好习惯,避免校园霸凌的发生。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T1DM 管理的社会支持体系:

1.加强人员培训:对学校相关人员,如校医、护理人员、班主任以及志愿者进行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问题处理的培训;

2.制定应急计划:包括症状识别、通知家长、呼叫急救人员、提供应急用品等;

3.建立沟通系统:指定至少一名学校人员作为和家长/监护人的联络员,保持密 切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确保信息共享;

4.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关注学生的饮食运动情况,确保T1DM 患者在学校能够按时进餐、规律运动,并在低血糖时能及时进食;

5.营造支持性环境:倡导对T1DM 患者的理解和包容,减少歧视和误解,为他们 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文后还附有在校T1DM 管理建议及T1DM 患者情况沟通信,家校融合以做好T1DM 患者管理工作

 

糖尿病没有传染性,并且是可控的。血糖控制良好的T1DM 患者与健康学生无异, 学校可以放心接纳患T1DM患者,给予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T1DM 患者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

 


返回
顶部